爱岗敬业的地质人
发布时间:2015-04-30 点击量:1309 分享到:
陈小龙,41岁,中共党员,物探高级工程师,现任物化探队地调所电磁勘查部技术负责。在专业上他爱学肯钻,不断创新技术方法;在工作中他传承着“三光荣”精神,吃苦耐劳、积极主动、率先垂范,为重大项目的顺利完成做出了贡献。
加强新技术研究,创新工作方法。在野外一线从事技术工作十几年,陈小龙同志通过不断的学习、研究和总结,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,并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。尤其是近些年来,连续5年担任了中国地质调查局“银—额盆地及其邻区石炭—二叠系油气远景调查”综合物化探项目技术负责,连续3年担任了中国地质调查局“恩施—利川油气远景区重磁电剖面测量”项目技术负责。在项目实施中,他积极发挥自身专业特点,积极参与项目的技术理论研究,克服了野外勘查技术难题,探索了复杂地质条件下识别深层含油气目标层系的物化探方法组合,实现了综合物化探方法在油气勘查领域的新突破,并取得了较好的勘查效果。
发扬“三光荣”精神,做到爱岗敬业。陈小龙同志在野外艰苦环境中有一种特别能吃苦的精神,尤其是在巴丹吉林沙漠开展的“银—额”项目和湖北“恩施—利川”中,“三光荣”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地诠释。巴丹吉林沙漠人迹罕至,被人们称之为“死亡之海”,每一条勘查测线纵深长达300多公里,工作期间吃穿住行都要在沙漠里度过。他率先垂范,带领班组打起行囊、带着帐篷、背起锅灶,一古脑扎进沙漠就是20多天,白天冒着40多度高温天气在沙漠中徒步勘查,翻沙梁、越峁沟,地上烤、头上晒,饿了就干啃方便面,晚上走到哪里就把小帐篷搭到哪里;风沙肆虐时,无孔不入,无缝不钻,他和队员们也只能用手不时地抹一抹脸颊,揉一揉眼睛,掏一掏鼻孔和耳朵,吃饭的时候,细沙则在咀嚼间牙碜的磨擦着;在沙漠腹地为节约用水,他和队员们宁肯不洗脸、不刷牙...。“恩施—利川”工区丛灌密布,树枝划破了脸,笑一笑继续走;荆棘扎进了手,挑出来再来;山陡坡急,摔倒了趴起来捏一捏腿还要向前,脚滑了下来坚持住,加上两只手再爬上去。每天都有这个数不清的反复,因为要保护好仪器,更因为要采集到真实可靠的物探数据。虽然环境恶劣,条件十分艰苦,但他从无怨言,凭着坚韧不屈的毅力和强烈的责任心,带领队员们克服了重重困难,出色的完成了一个个勘查任务。
通过项目组人员共同努力,“银-额盆地及其邻区石炭—二叠系油气远景调查”综合物化探项目,2014年获得了中国地质调查成果一等奖、获得了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二等奖。由于工作成绩突出,陈小龙同志多次被物化探队评为先进生产者和优秀共产党员,2014年被省地矿总公司授予“优秀员工”称号,在2015年西安市庆祝“五一”暨表彰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大会上,被西安市委、市政府授予“劳动模范”光荣称号。